宏媽的分享 小宏媽媽

小宏升上三年級,原本在一、二級一起練習Super Skill技巧的同學們一下子全分到不同班級,所以剛開始三上開學,孩子又陷入下課一個人玩的冏境:協會有入班宣導的活動,黃志豪老師在班級親師會議建議導師:暗中協助孩子在班級下課時間,(可視驗收小宏學習Surer Skills的學習成效時機),故在還沒完全成熟技巧前,請老師安排了2位隱形好友,常主動找孩子一塊玩。

小宏回家分享每日下課時間的情形,愈來愈開心亦表示他逐漸曉得交朋友所獲得的喜悅快樂,所學的社交技巧逐漸在他身體力行後融合為一。

身為媽媽,也發現社交技巧一開始的步驟拆解是很有用的,Surer Skills團體課程中反覆用不同主題練習,更是讓該技巧愈純熟。這是墊定學校下課社交成敗的基礎,致於要讓孩子從被動(被邀請)到主動找人玩,是很需要動機,想一起和別人完的動機,這就練習的過程中正面成功經驗遠大於失敗經驗,建立自信也是關鍵之一。

很感謝協會能持續支持Surer Skills課程、老師、長期的課程支持對我們孩子助益莫大,還需要協會排除萬難繼續下去

教學心得分享 蘇穎萱老師

第一次接觸Super Skills是在台中擔任情障巡輔老師的時候,因為一次Super Skills研習讓我對這套課程有了初步的認識,研習中聽見廖老師和黃拔拔的經驗分享,覺得這真是一套特別的課,他將看似簡單的社交技巧分門別類且分成詳細的步驟,設計成一套套完整的教案與活動,研習中老師讓我們分組進行實作,演練後發現真的非常實用,愛上了這套課程。

當去年考上新竹後,發現新竹也開始要實施這套課程,在邀請下加入了SuperSkills的團隊,這一年多來,從一開始的忙亂,到慢慢掌握課程的方向,跟孩子的默契也漸漸建立,和廖老師、黃拔拔每次的討論中也獲益良多,對於課程進行的方式一次次的改進,找到適合孩子和自己的上課方法。很開心能夠加入教學團隊,讓我學習跳脫教學科時的框架,也學習到另一層面的教學,達到和學生一起成長的喜悅與成就!

浤媽的分享–小浤媽媽

小浤自102年11月份來協會上super skills課程至今已有7個月了,小浤進步很多感謝老師的用心教導。

小浤他很喜歡與人互動不管大人及小朋友都是,但他互動沒有技巧且方式又錯誤,所以常使得小朋友不喜歡跟他玩又討厭他甚至排斥他,與小朋友互動過程中小浤很挫折,所以小浤會用打人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憤怒。也因如此小浤喜歡與大人互動甚至於小朋友。

這半年多的super skills的課程,小浤透過課程中的演練他知道與人互動有方式也有步驟也了解到自己以前的錯誤方式,雖說小浤互動的技巧還不是很熟練,但透過super skills的課程他有了初步的概念,雖說只有概念但在上super skills之前和上至目前為止他的打人行為已有減少很多,雖說沒有全部去除但看得到次數在減少。

在與人互動當中小浤知道須用語言的方式來與人交談,表達讚美及等待加入對話,雖說技巧還是很差,但透過課程的演練他了解到原來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現在又慢慢感覺到小浤又開始會去找小朋友一起玩,挫折感雖說還是有但減少了許多。

Super sills書本中寫到的『社交啟動技能』這個技巧對小浤幫助很多,小浤很喜歡來協會上課,因為他在上課當中他是很愉悅的沒有壓力的這都要感謝教導老師的用心及耐心,很感謝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的課程安排及人員的協助,讓課程能一直延續下去也感謝黃穎峰及廖敏玲老師對super skills的付出,家長及小朋友都很受惠。

看見美的眼睛 —王怡蘋老師

因為一場研習,讓我接觸了Super Skills,還記得廖老師和黃醫師說過,希望這樣的課程除了幫助孩子,也能幫助教學現場的老師,讓老師們遇到這群高功能自閉症或亞斯柏格的孩子,能有方法的去面對教學上的瓶頸。我想,身為第一線的老師,我真的得到幫助!我獲得的不僅是教學上的技巧,更獲得了一雙看見「美」的眼睛。

研習只是對課程的初步認識,是學習的序幕,踏進新竹自閉症協會,開始實作的教學課程才是真正具挑戰性的演出。雖然職場上不是沒碰過亞斯柏格或是自閉症的孩子,只是,當我面對的是「一群」自閉症或亞斯柏格的孩子,面對每一位孩子的困難與獨特性,在第一堂課結束,真教我感到身心俱疲。孩子們跑的跑、叫的叫,要兼顧孩子的感受、教學的氣氛曲線、教學的流暢度,還要看見孩子的反應並增強他們努力所做到的行為舉動,難度之高,不可言喻。有幾度,身為老師的我,真的好想放棄這樣的學習機會,反思自己的心態,我了解到自己是想要「逃避」。幸好,廖老師與黃醫師總會安排顧問日,來看看我們教學的近況,關心我們是否遇到困難,教學後也一定給予我們非常具體的建議,讓我們看見自己未發現的優點與缺點,對於我們的努力,總是不吝惜予以正向鼓勵,讓我的心裡一次次受到感動,更有能量的堅持努力下去。今天若選擇逃避了,應該就不會有今日的成長。

Super Skills的精神,像鷹架一樣,給孩子支持,讓他們發展出社交技巧的能力,我們必須要有一雙看見「美」的眼睛,才能讓鷹架向上搭起。為什麼呢?與一般的孩子比起來,他們有太多不足之處了!若是教學者總是期待教學後,孩子的表現就會一次到位,那麼真是太為難孩子了。孩子們想不想擁有朋友?想不想得到老師、同學的步的「美」,這樣會造成孩子內心的挫折,孩子會開始想要逃避,老師也會教得很無力。雙贏的方式無他,就是擁有一雙看見「美」的眼睛。

這群孩子已經上了將近一年的課程!小小的美,逐一堆疊,我們發現了每位孩子看的到的進步。例如,有些孩子總靠著仿說來溝通,現在,孩子能依據對話內容,開始有自主性的回答。或許,有些問題仍然不能順利的回覆,我們又會不自覺得想提示孩子請他們仿說,結果,並不是我們要他們說,他們就一定想說,因為我們所提供的仿說句,並非他們的需求,直到我們說出孩子所認同的內容,他們才願意說。這樣的狀況,說明了一件事,低口語的孩子不是不思考談話內容,而是他們有提取與輸出上的困難。給他們練習機會與支持,他們會成長的。

給予孩子什麼樣的輔助與支持很重要。有時我們會低估孩子的能力,不自覺幫孩子太多,反而會讓孩子的成長無法表現出來,適時的放手,才能看見孩子進步的美;有時我們也可能高估孩子的能力,不自覺要求孩子更多,反而讓孩子受挫,即時的教學調整,才能讓孩子擁有成功經驗,願意再練習。Super Skills中的每個章節,對老師和孩子都是不同的挑戰,但是,對我而言,我學到的是最核心的價值:要時時刻刻去看到孩子的努力與成長,多一份理解與發現,才能讓自已擁有一雙看見「美」的眼睛,才能給予孩子最需要的協助,才能讓孩子進步。

這樣的價值觀念,我學到了,也帶走了,在我的職場上,很受用!期盼有更多人一同認識這一套課程,一同嘗試教學,陪伴孩子練習與成長。大家一同努力,不孤單!

Super Skills 2015新竹Keep Going —黃穎峰、廖敏玲顧問

又是新的一年
在剛完成的2014,台灣各地的Super Skills團體課程持續進行著。在新竹市自閉症協會、台北市天行者協會、台中市自閉症協會的團體班,一組一組的特教老師們撥出自己的時間,在假日為孩子們開課;我們的自閉症、亞斯伯格的孩子們,在一班又一班的團體中,放心、認真地學習「社交技巧」這門既困難、考試又不考但卻十分重要的課程。

回顧2014,我們的教師專業研習足跡從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甚至跨海到金門。特教老師們認真的參與研習與演練,而在新北、新竹、台中,很不簡單地持續辦理”實作教學研習”,讓老師們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去驗證新學到的教學方法,也為我們的學校內(新北市)和民間組織中(台北、新竹、台中協會)培養更多更有能力的特教老師。

我們非常感動能看到不同資歷的老師,努力在其教學之中,不只是教導「表面的社交行為」,而是試著用更敏銳的「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嘗試「解讀學生問題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並在課後「自我檢視教學」的過程,謙遜地自省、吸收更新的觀念。而這些「始作勇者」老師們的成就與收穫,又進一步堅定自己的教學、並且鼓舞他身邊的同事。我們欣見更多老師的投入。

亞斯孩子的困境
亞斯孩子由於擁有「流暢的語言表達」或某些「領域的專精研究」,掩蓋了他們的社交不足,讓他們在社交技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經常被我們嚴重低估。在社會互動上的重覆挫折,又回頭加深亞斯孩子對社交情境的恐懼。Kansas大學的B. S. Myles教授對亞斯孩子的困境說明,值得我們一再複習:

1.非語言的互動。
姿勢、態度、表情、聲調、身體距離、眼神這些非語言的線索,和說話內容本身一樣會傳達訊息。亞斯孩子經常無法解讀這些非語言的線索,也就是,他們沒有接受到別人要傳達的完整訊息。
2.雙向的互動。
雙向互動對於建立並維持友誼很重要,但這正是亞斯孩子的困難。對於別人的感受或觀點難以了解,表現在交談時,常會對有興趣的話題長篇大論,沒興趣的話題毫不參與。
3.推斷別人的想法。
不能了解別人的感受意圖或觀點、不能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常常讓亞斯孩子出現自認為誠實卻時地不宜的言行舉止。
4.問題解決能力。
亞斯孩子很難對一種情境,產生多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不管成效如何,他們經常只用一種方式去解決問題。有時候,即使熟記了解決問題的新步驟,真正面臨情境時卻使用不出來。
5.抽象與推理思考。
當需要推理或下結論時,亞斯孩子經常會對社交的情境有錯誤的解讀。他們的困難在於:
●了解抽象概念的語言;
●了解並能正確使用隱喻、成語、寓言、格言;
●作推論;
●掌握委婉問題的意義與意圖。
6.壓力反應。
我們經常能感受到亞斯孩子出現壓力、焦慮的狀況。等著和朋友玩卻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老師喜不喜歡自己交的作業;要照老師的指示卻不知道重點是甚麼;大家都在笑自己卻聽不懂笑話等等…,有許多是一般人覺得不重要的情境。而亞斯孩子面對壓力,最後常以崩潰或退縮來反映。
7.缺乏自我覺醒(self-awareness)。
亞斯孩子不只難以了解別人的心思,研究顯示他們也不了解(無法意識)自己的看法,情緒與行為。即使家長與老師都感受到亞斯青少年明顯的焦慮、沮喪、退縮、注意力缺陷、行為問題或社交困難,孩子自己卻不覺得自己有這些困難。這樣自我察覺的缺陷接著就影響自我管理的實施。
讓孩子了解自己有亞斯伯格症常見的特徵,有助於讓他們了解自己。

向前行
「所有問題行為,都是求助行為。」
正如同在教導「解讀別人的肢體語言」,要孩子去「找到線索、解讀、回應」一樣,我們如果這樣重新去看待這些明明「很聰明」、行為卻令人頭痛的孩子,在惱人的行為背後,去感受的到他們到底面臨的困境、解讀孩子的困難所在、回應他們需要的協助。

在團體班中,剛加入的成員有人課程不甚有反應、有人口語溝通能力較弱、有人第一次上課即滿場跑衝出教室、有人躺在桌上、拒絶、憤怒、用刀割物品….,經過一年的參與,年輕老師的認真準備與有效協助之下,所有孩子們對活動的參與都更自在投入:我們看到孩子願意進入團體、坐在同伴之間、開心參與遊戲活動、積極與同儕互動等……自信正向積極地表現、還展現協助同伴的優勢能力。

這就是孩子們被全新看待後所展現出的自信與能力。
在新竹市自閉症協會,我們看到奮鬥不懈的協會幹部,努力地經營得來不易的教師群與教學資源;我們看到特教老師認真教學,只為了要實踐教學理想;我們還看到勇敢的孩子和信任的家長,讓這樣的課程可以有機會實現。這樣善的組合,是新竹的福氣,更是我們家長們要呵護、珍惜的。

和體制內的教育建立有效的連結,是我們紿終努力的方向!協助體制內的教師熟練、有效地進行社交技巧教學,是我們不變的初衷,更是未來持續堅持的使命!

心得分享–看見美的眼睛–王怡蘋老師

因為一場研習,讓我接觸了Super Skills,還記得廖老師和黃醫師說過,希望這樣的課程除了幫助孩子,也能幫助教學現場的老師,讓老師們遇到這群高功能自閉症或亞斯柏格的孩子,能有方法的去面對教學上的瓶頸。我想,身為第一線的老師,我真的得到幫助!我獲得的不僅是教學上的技巧,更獲得了一雙看見「美」的眼睛。

研習只是對課程的初步認識,是學習的序幕,踏進新竹自閉症協會,開始實作的教學課程才是真正具挑戰性的演出。雖然職場上不是沒碰過亞斯柏格或是自閉症的孩子,只是,當我面對的是「一群」自閉症或亞斯柏格的孩子,面對每一位孩子的困難與獨特性,在第一堂課結束,真教我感到身心俱疲。孩子們跑的跑、叫的叫,要兼顧孩子的感受、教學的氣氛曲線、教學的流暢度,還要看見孩子的反應並增強他們努力所做到的行為舉動,難度之高,不可言喻。有幾度,身為老師的我,真的好想放棄這樣的學習機會,反思自己的心態,我了解到自己是想要「逃避」。幸好,廖老師與黃醫師總會安排顧問日,來看看我們教學的近況,關心我們是否遇到困難,教學後也一定給予我們非常具體的建議,讓我們看見自己未發現的優點與缺點,對於我們的努力,總是不吝惜予以正向鼓勵,讓我的心裡一次次受到感動,更有能量的堅持努力下去。今天若選擇逃避了,應該就不會有今日的成長。

Super Skills的精神,像鷹架一樣,給孩子支持,讓他們發展出社交技巧的能力,我們必須要有一雙看見「美」的眼睛,才能讓鷹架向上搭起。為什麼呢?與一般的孩子比起來,他們有太多不足之處了!若是教學者總是期待教學後,孩子的表現就會一次到位,那

麼真是太為難孩子了。孩子們想不想擁有朋友?想不想得到老師、同學的步的「美」,這樣會造成孩子內心的挫折,孩子會開始想要逃避,老師也會教得很無力。雙贏的方式無他,就是擁有一雙看見「美」的眼睛。

這群孩子已經上了將近一年的課程!小小的美,逐一堆疊,我們發現了每位孩子看的到的進步。例如,有些孩子總靠著仿說來溝通,現在,孩子能依據對話內容,開始有自主性的回答。或許,有些問題仍然不能順利的回覆,我們又會不自覺得想提示孩子請他們仿說,結果,並不是我們要他們說,他們就一定想說,因為我們所提供的仿說句,並非他們的需求,直到我們說出孩子所認同的內容,他們才願意說。這樣的狀況,說明了一件事,低口語的孩子不是不思考談話內容,而是他們有提取與輸出上的困難。給他們練習機會與支持,他們會成長的。

給予孩子什麼樣的輔助與支持很重要。有時我們會低估孩子的能力,不自覺幫孩子太多,反而會讓孩子的成長無法表現出來,適時的放手,才能看見孩子進步的美;有時我們也可能高估孩子的能力,不自覺要求孩子更多,反而讓孩子受挫,即時的教學調整,才能讓孩子擁有成功經驗,願意再練習。Super Skills中的每個章節,對老師和孩子都是不同的挑戰,但是,對我而言,我學到的是最核心的價值:要時時刻刻去看到孩子的努力與成長,多一份理解與發現,才能讓自已擁有一雙看見「美」的眼睛,才能給予孩子最需要的協助,才能讓孩子進步。

這樣的價值觀念,我學到了,也帶走了,在我的職場上,很受用!期盼有更多人一同認識這一套課程,一同嘗試教學,陪伴孩子練習與成長。大家一同努力,不孤單!

浤媽的分享—小浤媽媽

小浤自102年11月份來協會上super skills課程至今已有7個月了,小浤進步很多感謝老師的用心教導。

小浤他很喜歡與人互動不管大人及小朋友都是,但他互動沒有技巧且方式又錯誤,所以常使得小朋友不喜歡跟他玩又討厭他甚至排斥他,與小朋友互動過程中小浤很挫折,所以小浤會用打人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憤怒。也因如此小浤喜歡與大人互動甚至於小朋友。

這半年多的super skills的課程,小浤透過課程中的演練他知道與人互動有方式也有步驟也了解到自己以前的錯誤方式,雖說小浤互動的技巧還不是很熟練,但透過super skills的課程他有了初步的概念,雖說只有概念但在上super skills之前和上至目前為止他的打人行為已有減少很多,雖說沒有全部去除但看得到次數在減少。

在與人互動當中小浤知道須用語言的方式來與人交談,表達讚美及等待加入對話,雖說技巧還是很差,但透過課程的演練他了解到原來可以利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現在又慢慢感覺到小浤又開始會去找小朋友一起玩,挫折感雖說還是有但減少了許多。

Super sills書本中寫到的『社交啟動技能』這個技巧對小浤幫助很多,小浤很喜歡來協會上課,因為他在上課當中他是很愉悅的沒有壓力的這都要感謝教導老師的用心及耐心,很感謝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的課程安排及人員的協助,讓課程能一直延續下去也感謝黃穎峰及廖敏玲老師對super skills的付出,家長及小朋友都很受惠。

我的零分人生      曾明雪(吳杰倫媽媽)

我的人生本來很平凡,有個談戀愛結婚的老公,在滿懷期待下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但…這麼平凡的家庭,沒有想到有一天竟會因為孩子的特別與特殊,而讓我的人生跌到谷底…我曾經懊悔我的人生,怎麼會比零分還不如?怎麼會是個零分的人生?

老公在老二快兩歲帶去看感冒時,隨口問了醫生:「怎麼我的孩子叫他沒有反應,不太理人,眼神怪怪的,也不太對勁。」醫生說:「你快去找大醫院排檢查,他可能是自閉兒。」後來我們到長庚的兒童心智科檢查,醫生對我們夫婦說:「老二是自閉兒,可以直接送去療養院或機構,這樣的孩子,你們教不來的,無法救他,他是個零分。」

聽到這樣的結果,我們當然沒有馬上接受,我們決定去署新再做一次聯合評估。當時心想:既然要檢查,就帶兩個孩子一起檢查吧!那時老大五歲,老二兩歲。醫生說:「老二不用再做檢查,確診為自閉兒;老大智商不足,是智障。」

當天回家後,我呆坐在房間裡,老公站在門外指責我:「都是你造成的,生了這種小孩,還二個都有問題……(一堆難聽的話語脫口而出)」我心裡也委曲,好像都是我的錯,怎麼會這樣呢?

從此以後,老公只要放假就藉口回家照顧婆婆回婆家,家裡大小事都放任不管,消極地不願回家,不願面對家庭的問題。甚至婆家的人,也不甚諒解,要求老公不用幫我任何事,讓我自己想辦法帶小孩,因為他們認為都是我的錯。

我瘋狂地帶孩子到處做早療,署新、國泰、馬偕、東元、融合學校、128(益兒寶)機構、小太陽,也到長庚針炙,定期去長庚做心智評估。善良的醫生看到老二都說:「妳可以不用再來回診了,再看也沒什麼差別。我的心實在沮喪到不知該說什麼?」

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渾渾噩噩、忙忙碌碌地過日子。還要面對老公的碎碎念、漠不關心、潑冷水。忙碌地跑早療,但小孩沒有明顯進步。長期失眠,我的情緒瀕臨崩潰,身體的免疫系統也出狀況,頭部曾得帶狀疱診。我曾經憂鬱地想去死。每天想拿刀子把愛哭的老大砍死,因為不能打老公,就打愛哭的老大出氣,可憐的老大,每天都被我海扁。

精神不濟的狀態下,人家說什麼,我心裡都沒有客觀的判斷。任何不實報導、迷信的方法,我都想去試試。我夢想有一個速成的方法,讓我的孩子可以一夕之間就像正常人一樣。做這樣的夢,當然不會實現…面對婆家不諒解的狀況,娘家不僅沒有支持,還冷言冷語地奚落,還有老公無情的傷害,我每天都是以淚洗面,打小孩過日子。撐到有一天,憂鬱症爆發,我受不了了!我去爬了飛鳯山,我想從山上跳下來自殺,我不想活了?!這樣零分的人生,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我沒有力氣再活下去了…

我連續爬了三天的飛鳯山,忽然看到一棵大樹發了嫩芽,我覺得好神奇哦!大樹一年四季都不用蓋被子,不用特別照顧,小嫩芽它自己會長大。而我怎麼這麼想不開?還不如一枝草、一棵樹的生命力?與其花力氣在此抱怨零分的人生,為什麼不把力氣拿去再拚搏一番呢?難道沒有方法嗎?

感謝協會舉辦了董媛卿老師的課程,讓我有機會學習教孩子的方法。原來我的孩子,只要找到適當的方法,他是有希望的,不應該是被放棄的孩子。我的人生,從此不再黑白,不再徬徨無助,我充滿了幹勁!面對每一天,都充滿了喜悅!

我是在民國九十五年開始上董老師的課,剛開始都聽不懂上課內容,董老師在上課時ㄆㄧ ㄌㄧ ㄆㄚ ㄌㄚ的出了一些題目,手都跟不上老師講話的速度,好想逃之夭夭。董老師常常出題目到廢寢忘食,打電腦打到眼睛受傷,醫生警告再不休息,眼睛可能要瞎掉。看到董老師像「拼命三郎」的拼命,天生學障的我,還養育著被醫院判為零分的孩子,找不到理由藉口不努力,我硬著頭皮撐下來,豁出去了,努力持續上課。

初期上董老師的課時,我覺得董老師太理想了,我的孩子連坐都不會乖乖坐好,更別想對他做任何訓練?!那時老二的狀況是不理人、會打人、隨時撞牆、自殘、推桌子、晚上不睡覺,讓照顧他的人都累癱了…我只期待有一天他可以聽的懂人話,不自殘不自傷,跟家人和平相處。更何況我根本聽不懂董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上課抄的筆記,回去看幾遍也看不懂…但我當時心裡有個疑問,這位老師的東西若沒有實用性,她如何能教數十年呢?反正孩子都沒救了,也沒人可以幫我把孩子教起來?為什麼不試試看?當時的家庭氣氛,很精彩!每天大人小孩哭鬧不休,丈夫就像路人甲一樣,有空也不會進家門,能躲多遠就閃多遠。

帶著疑惑的心情,持續上董老師的課。在第三至五年間,忽然發現董老師所教的課程,好像有點用耶!雖然我還是聽不懂董老師在教什麼?但孩子比較不鬧了!其實我也沒有依照董老師的提問法來教孩子,我只是用董老師的方法,每天帶孩子做操作型教具。我每天和孩子耗八個小時,因為他不肯乖乖坐好,所以我由後面環抱住且抓著他的兩隻手,不斷地拉著他的手做操作型教具。剛開始他當然不肯做,很鬧,一不留神,不是推倒桌子,就是把教具灑的滿地,可以腳踢桌腳到流血,稍不注意,滿口教具在嘴裡。為了耗他做操作型教具,我當時都 得了血尿。但看到孩子漸漸靜下來,不用再抓兩隻手,只要坐在旁邊,可以不斷地依指令操作,我就覺得我的人生真的有了希望!而我的老公在這個時期,雖然仍是冷眼看著我的 努力,但他開始慢慢做家事。我告訴我自己要更堅強!

近二年上董老師課時,終於聽得懂一點點董老師在教什麼,慢慢體會去實做董老師所教的東西。現在我的孩子可以背英文單字,用閃的,就記起來了。數與量可以計算二位數的加減。國語文理解沒有問題。他的眼睛開始有了表情,會開心地笑,也會與人互動。生活自理方面,會自己穿脫衣襪,幫忙做簡單的家事,在學校當老師的助手小老師。雖然仍是沒有口語表達,但董老師的提問法,提升孩子的推理能力。現在我對孩子的期許是,也許有一天,他真的可以出去工作!而我們一家人現在很和樂,老公愛回家,願意和孩子互動。現在這個家 不是我的枷鎖,是我成長的動力。

過了十年,才終於體會董老師的用心。為什麼教自閉兒要一步一腳印,不然他們的服從性,自殘,時空交錯,偏好性,如何能克住。感謝董老師用這一套,有組織有系統的教法,讓我的重障兒能有點進步,夫妻感情融治,人生由黑白轉為彩色人生。今日董老師功德圓滿,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會更努力教孩子,讓他成為社會的資源,才不會辜負董老師的一片心意。

我的老公,其實很愛我們這個家,只是面對孩子的狀況,很不知所措,由開始的逃避與躲避,到現在比時下所謂新好男人還好上百倍。他看到我為孩子重新學習,為孩子教學所作準備的付出。他包辦家裡的所有大小事,他幫我們洗衣服,拖地,煮菜,煮飯,照顧小孩,… 到協會上董老師的課,帶孩子去參加董老師的親子課。現在我們倆合作互間,也回到當初的甜蜜。因此,我感謝老天爺給我這二個可愛的好孩子與好老公,我只能說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恩!

最後,我想分享我一路走來的心得給大家。

在家庭方面,有緣當夫妻,要好好相處,一定把老公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好好經營彼此的關係。夫妻要相互合作,一起面對孩子的特別與特殊。而我們的小寶貝,也不是他自己要成為這個樣子的…這條路雖然辛苦,但也不失為人生的第二次成長機會,抱著感恩的心,面對自己的人生,重新學習,重新成長。

心情方面,不要妄想一步成功,人生沒有捷徑。不要做夢,唯有認真實做,才有希望。

上董老師課的感想,剛開始聽不懂是正常的,但不要說聽不懂,做不來。一次聽不懂,就再聽一次,一年聽不懂,就再來一年,聽懂一點,就進步一點點。保持學習的心情,保持進步,不跟人比較,勉勵自己保持進步。聽懂多少不重要,努力回家操盤孩子才是王道!做多做少;,沒有關係,只要起步,就不難。

和孩子相處,別忽略還有其他手足,也要保留一些時間給其他手足。若時間不夠分配,可以找外面的支援,不應把孩子「放生養」,不然,這個孩子會有嫉妒心,偷偷欺負手足。

要調適自己的身心,不管再累再痛苦,要維持自己身心的健康,這樣才有體力拼命每一天。

我常勉勵我自己的一段話,分享給大家:「人在世間,最了不起的,最受我們肯定尊敬的人,就是他的鬥志,他的意志力,他的善念,他的善念,他的善心。

與她同行一段 祈媽103.09.28

謝謝我們家的生命歷程中她曾參與過,套句外子的話:「若沒有她,我家就少了一個。」她是誰?她是令人尊敬的董媛卿老師。

與她的結緣,早在我家暄祈五個月大時,由幾位唐寶寶家長發起的課程,當時的我們正處於盲、茫、忙的階段,就跟著大夥上過幾堂課。只記得學到許多基本常識,但有些內容尚不適合當時孩子的年齡,所以僅牢記要多灌詞庫及訓練孩子的服從性,其他的則忘光了。

直到孩子近四歲時,才在美鳳的介紹下又有機會重新向董老師學習,無論從教具操作、詞庫重建、串句的學習、圖卡的操盤…一連串的課程中,讓我體會到即使已做早療,孩子仍有許多未能具備的能力,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協助。在近一年多的時間,我常新竹、台北兩地跑的努力想多學習老師的技巧。當時的老師真是嚴厲有名的,不知嚇跑多少家長呢!雖然我自己每次上課也都是戰戰兢兢的,深恐一個不小心就惹她生氣,但我仍喜愛跟隨她。

還記得那時的週五晚上教具課,大夥一起聚在新店的摩斯漢堡店和老師上課外,還有天南地北的聊天,偶爾一起去逛十元店選購教具,都讓我增能不少也結交到不少好夥伴。最特別的是,每次結束課程,我準備返回新竹時,老師就會藉故表示要陪我去搭車,雖然我知道她搭車方向與我不同,但她都會說:「沒差,都可以。」因為我知道她擔心我的安全,但我何嘗不擔心她的安全呢?可是,她就是如此貼心,讓人不得不愛她。

在老師的強力要求留職停薪一年半的時間,我一邊學習老師的技巧,一邊實用在孩子身上,果然看到孩子些許的進步。我覺得老師最棒的地方是,她隨時都在觀察孩子們的發展過程,因此她的課程設計就依著孩子們的情況再加添許多內容,如:發現特殊兒家中的手足問題,就開給手足上的課;大部分特殊兒將上國小,除上基本能力課程外,就加開國小學科能力—國語及數學課程,讓家長比較有心理準備迎接孩子上國小後的生活。

例如在國語課程中,老師告知家長未來孩子上學後該如何協助學習的步驟,有:唸讀的技巧、課文如何分段轉行、如何協助整合內容、潤句的方法及抄寫認字訓練…。我發現使用老師的依「詞」斷句轉行的方式,讓暄祈因此認識不少字且比較聽得懂一些詞語的意思,甚至偶爾還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使我們驚訝不已。或許孩子的學習速度較緩慢,認識的字詞量也不多,但卻能紮實表現出他的學習效果!

在數學課程中,老師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是學習的機會,即使只是一張不起眼的DM,都可應用成教學的利器。更重要的是在教導數學時不應將計算題與應用問題做切割,因為兩者都互有相關,例如:孩子會計算後,要能做口語應用題;而寫應用題前應先以計算題形式讓孩子熟悉。課程中我最欣賞老師的是,她利用各種不同的形狀、造型大小不同的積木,就可讓孩子具體明白許多算數的原理原則。這讓我深刻明瞭幫忙特殊兒的學習,是需要將許多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不可習慣用講解法來教學。由於暄祈有運用董老師的方式教導,所以她一直到現在五年級了,數學仍勉強跟得上,這都應該歸功於董老師啊!

另外,老師常提及:國小學科間是相輔相承的,不應特別分開強調學習某一學科,應該練習做整合性的題型,如:數學題中會運用到語文的技巧,分成文字上、文字下的問法及基本生活常識;而國語文中也會出現數學概念或計算。所以平常在教導孩子時,應儘可能做到國語和數學整合的地步,而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做的方向。

老師不僅協助特殊孩子的學習情形,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家長成長。比如說:她常提醒我要做媽媽,不要只做老師,要與孩子建立好關係。也幸好有她的提醒,現在我與孩子的關係好很多。另外,她也會留意我與另一半的關係,因為她認為家庭關係和諧,孩子的學習狀況才能好,所以也常提醒我要盡家庭責任,因此我家老二才有機會來到人世間,對這件事外子是非常感激老師的。

即使老師幫助我這麼多,無論在教學上、管教上、甚至家庭生活上,但最後我仍未能如她所願的協助她完成心願,雖然我深感抱歉,但老師未曾責備,且選擇尊重我的決定,真的非常感激她所為我做的一切。如今老師離開了,對於她曾陪伴過我的那段日子,我仍銘記在心,也會努力將所學應用於教學上,以告慰她老人家辛苦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