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大孩子進入職場前要準備哪些能力?哪些能力從小就要培養?】–社工員/彭如璟 撰

104 年10 月開始來協會就職,那時負責super skills 的聯勸
方案,算是近距離接觸自閉症的孩子及家長,我以前的業務是在台
北負責性侵害、亂倫的不幸少女,陪伴這些創傷的孩子重返社會,
近距離接觸不同生存議題的服務使用者,如何生存、如何活著是人
存在於世的課題,不論處在哪種社經地位,誰也逃不了,都是要面
對的,只是面對的挑戰不同。
106 年開始著手自閉症大孩子友伴團體的課程,因為協會民國84 年成立至今,當初的小小孩都長成20 多歲的大朋友了,要面對出去工作的功課,因此開始籌備自閉症大孩子就業前準備的職涯團體、友伴團體、職場人際暨情緒管理、青少年星兒家長支持團體。也透過這些活動發現這些大孩子進入職場前需要一些前備能力,這些前備能力是需要家長們在自閉症小朋友從小培養起的,比如大孩子應徵工作的門檻,交通就是其中一項,除了要會搭公車、看時刻表之外,因為新竹縣市的公車資源不發達,若不會騎摩托車,就會少掉很多工作機會,大朋友要學會騎機車,就關係到平衡感的訓練,小朋友可以從小練走平衡木、獨輪車、滑板車、自行車、直排輪鞋、單腳跳繩。

自閉症的家長通常都很注重小朋友的課業成績,但進入職場往往考驗這些大朋友的不會是這些過往的成績,現實工作生活裏,自閉症大朋友工作體力往往撐不住一天8 小時的工作要求,因為這些自閉症大孩子的肌耐力,先天不足,後天又缺乏訓練,所以自閉症小朋友從小的體力訓練反而更顯得極其重要,尤其是運動可以讓自閉症者活絡手眼協調的能力、刺激腦神經生長及紓緩情緒,而當家長的情緒壓力也可減緩,其實是一舉多得的一件事,卻常常被自閉症家長給疏忽。

自閉症者雖然都叫自閉症,但每個大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無法久站、久蹲,有的冷熱感異於常人、有的怕噪音,等種種條件下,所得到的工作機會又因個人限制少了些選擇,但有些能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比如怕噪音這件事,協會有家長帶小朋友專門去看早場的電影坐在最後一排角落,中途小朋友邊哭邊看,但目前該位小朋友能接受一般人限度噪音聲量,算是訓練成功的活生生例子。還有精細動作的能力也會限制自閉症大朋友選擇的工作項目,而精細動作能力的培養,其實從協助家裏晒衣服、折衣服等家事就可以培養了,叫小朋友做家事,也是訓練職場裏遵從指令的能力。而精細動作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小朋友的讀書學習能力加乘,也是協會家長疏忽培養自閉症孩子能力之一。

再來是多數進入職場自閉症大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培養,挫折能力的培養不只是專屬自閉症大孩子的事,連我們一般人都在學習如何在挫折中站起來,所以這一門的學問更是深遠。從帶自閉症大孩子進入職場的經驗,多數大孩子多落在自信心不足、自我感覺良好的向度,不論是自信心不足或是自我感覺良好,若在職場遇到挫折,關在家裏不再去找工作的狀況,幾乎都是預測得到的現象。而孩子是如何成為一個自信心不足、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更是家長長期教養的火候和藝術,為此協會今年九月辦理『親職教養知能講座-親師、親子溝通- 如何培養孩子挫折容忍度』,我們特地請了從事特殊教育25 年,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林竹芳 主任,分享其中的堂奧,也請家長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參加。

進入職場前,大孩子要準備的基礎是社交能力及情緒控管,這兩項可以說是自閉症者的死穴,職場能接受能力不好,但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情緒穩定的大孩子。但能力好、情緒不穩的大孩子不見得受職場親睞,對職場管理者而言其差別就是容不容易訓練、管理。就連我們一般人的職場,功高震主的員工通常也不見得容於一般職場,何況是情緒無法自理、能力好的自閉症者超過管理者的管控能力。

為增加自閉症大孩子就業成功率,社交技巧能力課程的參與更是不能斷,情緒控管的部份協會今年有請臨床心理師幫自閉症大孩子上情緒控管的課程,協助他們面對職場可能遇到挫折時的情緒管理。

去年透過感恩基金會的贊助,幫助協會教室增加了許多硬體設備,今年透過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2017 讓愛閃耀」的贊助,讓協會社工得以邀請彰師大-鳳華老師、行為輔導中心-孫文菊主任來協會培訓「行為輔導種子師資培訓」,一方面是讓自閉症家長有這方面的教養知能,一方面是為了讓大孩子能順利就業,政府雖然給了身障者3 個月就業支持服務,但就業服務員3 個月結案後,自閉症大孩子在職場人際關係的問題才會真正呈現,而此時更需要專業人力進入職場支持,「行為輔導種子師資培訓」的案子就是為此產生的,協會希望能補足政府不能補足的部份,但這個案子要成功,還需要自閉症家長們的牽成,協會目前招募友善廠商和企業,希望這些廠商和企業不要害怕招募自閉症者的員工,2019 年我們有專業的人力可以支持企業雇用自閉症大孩子,若有意與協會完成這椿美事,請與協會社工人員接洽,自閉症家庭和大孩子需要各位的美意完成這件善事,望大家牽成~

《招募友善廠商和企業》
協會有專業的人力可以支持企業雇用自閉症大孩子,若有意與協會完成這椿美事,請與協會社工人員接洽,自閉症家庭和大孩子需要各位的善意完成這件美事。
聯絡方式:03-5611095 彭社工/ 劉社工
E-maill :autismhs@gmail.com

【特殊教養知能課程-行為輔導種子師資培訓課程心得】 學員:楊珮琳

十分感謝這樣的課程,讓我能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如何與自閉症光譜疾患的人們相處,除了了解此疾病的背景脈絡,在這課程中更多收穫的是,我們能如何幫助這群人,用一套行為架構的方式,能更有結構的去學習。

對於自閉症孩子,我對此族群是相當感興趣的,本身為心理背景的學生,對於此區塊略為了解,包含其疾病的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影響因素,病理學的知識等。過去在醫院實習的過程中,觀察到自閉症光譜疾患的人為數眾多,在醫院的體系中,也許訓練語言、動作等,但較少能訓練社會適應與一般性的生活能力,有此套方法,是更有效地介入方式,新竹地區相當需要這樣的資源。

我雖非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但在醫院中,我看見許多需要協助的人,尤其為自閉症的小孩子與大孩子們,對於社會貢獻與推動而言,幫助這樣的孩子就業是重要的,但在醫院中,沒有足夠的資源,多數家庭往往要排隊到好幾個月以後。然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正努力地做這樣的訓練,因此,這樣的課程是有幫助的且需要持續推動。

【特殊教養知能課程-行為輔導種子師資培訓課程心得】學員/家長:鄧伃均

很感謝協會開了ABA 的課程 ,讓我有機會親身學習,並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學以致用。原本看著孩子年紀漸長,所需要的能力與實際狀況落差越來越大,也沒有得力的機構和環境可以量身訂做孩子迫切需要的訓練。所以大部分都是靠自己摸索的方式來教導孩子生活訓練、學業、情緒和語言表達,然而效果有限。

上過幾次孫老師與鳳華老師的ABA 理論與實操課,覺得看到了孩子和我的一線曙光:原來我對孩子教養訓練一向嚴格嚴肅,現在我改用代幣版和社會性讚美的方式 ,陪孩子學習,發現他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感真的明顯萌芽,比以前更樂於學習。

ABA 課程對於溝通、社會情緒、認知、生活適應、肢體能力五大領域都有詳細的教學與課程設計 ,配合零錯誤、DTT 教學,這對自閉症孩子是莫大的福音。

彰師大復健諮商研究所的兩位教授,每次風塵僕僕遠道而來,教學專業認真,同時也務實要求家長們要交回家作業,讓我們真正達到做中學、錯中學,徹底更新家長們的老我,透過回家拍攝教學影片取而代之是把自己搭配成孩子所喜悅的增強物,增加孩子學習動機。我自省:身為母親與教學者,以前是多麼嚴肅,進行錯誤糾正毫不留情,不僅折損孩子自信,親子關係也逐現裂痕;幸好ABA 即時介入我們家庭,除了提高學習,也增進親子關係。我真的很推薦同為自閉症家長的朋友們來一同學習,更期望協會這個課程能繼續開課。

努力永遠不嫌晚,按著孩子既有的程度來設計課程,持續學習、累積、擴充,一定會有相當程度的進步。

【特殊教養知能課程-行為輔導種子師資培訓課程心得】-學員/家長:莫亞橋

雖然很早就認知到ABA 是一切教學的基本功,但總以為不外是正負增強、正負處罰、削弱的理論,來上過課以後更能理解如何把這些理論原則結構化到教學裡面。難怪ABA 整套體系可以這麼大,大到絕大多數的技能都可以教。也釐清了當初誤解,以為ABA 就是大量零食引誘,呆板沒有人性。甚至連困難的心智理論都可以拆解到簡單的步驟來教學。

在生活上,雖然孩子功能好,接近一般孩子,但仍然很多地方適用,給我相當多靈感。

1. 結構化的方式。ABA 的各項教學的結構非常嚴謹,讓孩子可以一階一階的按部就班的學習。這給我在生活上教一些複雜技能的時候有很好的示範,也更有信心能及早開始教孩子困難項目。

2. 提示教學裡的零錯誤學習和錯誤糾正。教學時遇到孩子臨界要會不會的情況,往往我會太急,希望孩子可以自己跨過去,可是往往反而造成孩子錯誤連結而混淆迷惘。但如果能回到標準的錯誤糾正,可以化解這種困難。唯教學者必須非常有意識,專注於教學內容中。

3.對於增強時間點的精準。後效對於增強行為的連結要很精準,否則很容易增強到相反的方向,這也是一般不明究理很容易誤用。老師在課堂上很有耐心的用不同案例詳細解釋,讓我在生活上可以注意到這些細微又重要的東西。

感謝協會開課,讓我們從理論到實務收穫非常大,也期待將來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

【特殊教養知能課程-行為輔導種子師資培訓課程心得】 學員/家長:詹秋蘭

很感謝協會讓我參加ABA 課程,對我兒子很有幫助。

一直以來,我都是自己尋求各方資源,但特教資源真的很匱乏!從三歲半確診到現在,六歲前有早療,6 歲後就沒有任何機構接手,沒有幫助。學校方面也缺少特教人力資源,就算是找醫療院所的復健治療,礙於健保制度,只能補助到12 歲,所以小學後的特殊兒根本就不收。我只有積極找尋自費機構繼續做復健治療。但是上國中後,連自費機構也很少了!語言治療、職能治療、認知治療都沒有有了,那要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退化、或是失去進步的機會嗎?

還好新竹自閉症協會開了這門課程,非常實用,直接教導孩子、練習技能、學會能力。學習永遠不嫌晚,孩子往前的一小步,是他漫長艱難人生中的一大步啊!

ABA 課程著重的能力訓練,有實作演練、有策略操作,是讓不管幾歲的孩子都能夠培養「能力」的好方法。我慶幸能接觸並學以致用,也期許未來能夠為更多的孩子盡己之力,讓孩子進步,家長放心,讓社會資源共享而和樂。

『六福送愛歡樂滿村』歲末感恩愛心公益活動

12 月23 日的六福村活動,於歡樂中圓滿完成,共有29 個家庭87 人參加,感謝大家熱情來參與。

理事長溫馨留言:
『謝謝各位親愛的協會夥伴們 ,12/23 活動人潮盛況空前,入園等待時間漫長,當時真的很擔心消磨大家遊興,真的謝謝參加活動的每一位夥伴耐心十足的配合,彼此相互協助,也謝謝常務監事 靜怡積極聯繫關懷自行前往的家庭,謝謝一直為大家引導舉會牌的 徐梓修 大哥,謝謝理事 陳盈宏大哥及超棒的 昱安協助領取搬運禮物~,感動感恩 祝福大家 聖誕節快樂,闔家平安喜悅!』

常務監事 靜怡留言:
『12/23 六福村慈善送愛免費入園活動,將近6500 人來園。我們協會家長孩子近100 人參加,在準時報到 整隊 入園 拍照這期間,看到家長們互相幫忙 孩子們也乖巧等待,因為大家配合所以得以順利完成此活動,真是令人感動。謝謝理事長的用心服務。』

【星兒友伴團體職前團體訓練】上課心得分享–學員 溫家程

我上薛老師的課的幫助很大,除了工作方面上的服裝、禮節還有態度之外,還學到了面試的基本守則,去了體驗各店參訪並實作以外,當了7-11 的小小店長,很像在玩闖關遊戲一樣,最後拍了一張團體照並刊登在協會會刊裡。

今日去台北一日遊玩得很盡興,但也確了添了不少麻煩;第一:東西帶太多了,包括連安全帽都帶在身上,捨不得拿走。第二:我的一千塊在誠品書局裡面搞丟了,幸好士尹幫我找到,不然我的一千塊已經落入在別人的手中了,順便幫士尹買飲料請客。第三:我對台北捷運的路線相當的不熟悉,還好有老師教導我路線的規劃才沒有走錯路。雖然在過程中惹了不少麻煩,但也是一種學習,怎麼樣要控制金錢花在買東西身上,怎麼樣規劃路線才不會迷航,我就領悟到學習的重要。

【兒童-人際互動課】教學心得分享–臨床心理師 鄭曉儀

今年10 月因緣際會之下,有幸在自閉症協會帶領學齡兒童的人際互動團體,雖然本身因工作的關係,對於帶領兒童人際互動團體並不陌生,但確定接下協會的團體後仍有些緊張或焦慮的情緒伴隨而來,因對這群兒童的不瞭解,他們會與我產生什麼樣的關係,我又能在這七次的團體裡帶給他們什麼,種種的想法在初次與這群兒童及家長見面前會不時的浮現在腦海中。猶記團體前由協會的工作人員安排一整天的時間進行與家長及兒童的初次評估,但一整天結束後已不太記得每個兒童的狀況,只有深深的感受到每個家長對小孩的用心,期望尋求更多的協助來幫忙這群孩子。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於開始團體,第一次團體前帶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踏進協會,不曉得接下來的時間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坦白面對第一次團體的結束,不管是跟家長的談話還是跟兒童的活動,感受到的是挫折,還記得團體結束後在回家的路途中,腦中思索著即使過去有再多的團體經驗,面對不同兒童所組成的團體都是特別的,自己必須打破過去舊有的模式,調整每個團體的目標以適應目前所帶領的團體,因此,活動設計方面隨著每次的進行逐步修正,嘗試運用行為改變技術於團體中,不過,似乎七次團體結束後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及需要改善的空間。

對我而言,此次帶領的兩個團體性質差異極大,所面對的困擾則不一樣,以第一班的團體來說,雖然團體的目標是人際互動,但實際帶領時才發現遵守指令對他們而言就很困難,這群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其獨特的個性,以他們現階段的狀態仍處於對在自己的世界多一些,抑或享受自我刺激所帶來的愉悅,也因此他們不那麼在乎跟其他人的互動,以團體的動力來看,只有我分別與他們各自的互動,而缺少彼此之間的流動,所以在最後一次團體與家長討論的經驗帶給我新的啟發,似乎他們要先懂得如何玩遊戲,才能開始學習如何與人互動、合作,我也似乎期待明年團體再次開始,會有什麼樣的狀況發生。至於第二班的團體似乎就很快的進入狀況,本來期望帶入多一些情緒相關的元素於團體中,後來發現他們的狀況似乎還未成熟到可以討論情緒,因此,臨時調整團體中的規劃,然而,這群孩子其實很快就認識彼此,所以在僅有的團體活動中加入合作的概念於其中,盡量引導他們學習如何妥協及尊重他人,七次團體過程中這群孩子開始對彼此熟悉,也被建立一些規則,以我過去學習的理論來說,當團體發展到信任的狀態時,一個人會開始在團體中展現出他在外面跟人互動的行為模式,此時才能發現每個人在人際互動的困擾為何,如何藉由團體的力量改變,可惜團體次數有限,只能期待明年更長期的團體發展。

最後,仍要對這群孩子的家長予以感謝,我很珍惜在每次團體後與家長討論的時間,有時候我的想法或看法不見得是最正確的,如同我常說的,各位家長永遠比所有的老師厲害,只是家長在教導的過程中難免也會經歷到挫折而難過,我扮演著讓家長抒發情緒的角色,讓家長有更多的力量再繼續陪著孩子成長及面對困難。衷心的期待明年團體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