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暑期生活技能課心得 —-張玉佩老師

同學,今年張老師又來了!看到學員名單有熟面孔也有新加入的同學,心中一直在盤算著要如何讓端出來的菜可口、多變又符合大家的需求和期待,光憑我一個人實在有點做不到,因此邀請另一位王老師加入我們的暑假生活營,大家一起做中學!

本次的課程,安排了自我介紹,自己動手清洗衣物、餐袋、布鞋,分享彼此的休閒活動、輪流玩遊戲,盥洗、學習清潔自己的頭髮和身體,嘗試動手做早餐、準備午餐,也上超市採購食材。我們搭公車到交大吃了好吃的鬆餅,在郵局寄了張明信片給現在的自己,搭火車到世博站,走路到愛買採購食物也練習點餐並且享用得來不易的午餐,尤其在太陽底下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

「老師,我等下可以幫忙炒洋蔥!」舉手正是去年做事時總是等到最後一位不得不的學員,但是,今年當輪到他時,總是立即能回應我,並且努力表現,還沒輪到他時,亦能在一旁默默畫著他心目中的小宇宙。「老師,這個我知道!」「老師,我覺得不是這樣!」課堂中,總不乏很有反應的學生搶著問問題、回答問題。「老師,明天我們要搭什麼車?幾點集合?」亦有每天都很期待明天要上什麼,帶什麼物品的同學!

活動中還有熱心的媽媽們,協助每個孩子完成老師交代的工作,也有很懂事的小小幫手總是扮演成功的示範者,讓所有的同學都能跟著一起做。103年的暑假就在你一手、我一手,你一口、我一口的過程中度過了,張老師很感謝大家這麼努力參與我們設計的課程,更希望你們能將所學到的生活技能落實在每一天,期待新的學期每個人都能收穫滿滿,樂在學習!

暑期生活技能學習課─教學感言—–王秋霜老師

在為期2週的暑假生活學習技能課程裡,我帶領的是第2週。

在這一週裡,我們一起進行了洗頭、洗臉的「改頭換面」活動,接著又至市場購買材料、包水餃、煮冬瓜湯。第3天,則是烤吐司、煎蛋、加料、沖泡飲料。第4天,從新竹火車站搭乘輕軌車至竹中站,在愛買進行了「食品標章尋找趣」和購物的活動,並享用午餐。第5天,除了分享這一週來的上課心得和祝福,課程也在同樂會的歡笑聲中結束。

課程當中雖有一些小插曲、甚至偶爾有點混亂,但孩子們參與時的投入,以及大家一起動手做時營造出的歡樂氣氛,令人難忘。此外,大家總能盡心完成任務,上市場不但主動詢問不同攤位的價格進行比價,還會試著殺價,怯生生地問著可不可以便宜一點;包水餃時也會細心地捏合水餃皮,從一顆顆煮熟仍完好的水餃即不難看出他們多麼小心又認真。有時候他們也會顯露深藏不露之處,像是常保持靜默、畫畫或打坐的軒軒,為了爭取評審團的加分,會用「像麵包店做得一樣」來形容其吐司三明治的美味;與團體有點保持距離、也較少表現積極的小宇,在找尋食品標籤時,用一貫的從容態度卻最迅速地完成了任務,跌破許多人的眼鏡。

回顧這一週的上課,要謝謝每一位參加的孩子,你們都是課程中最重要的主角,希望能應用課程中所學的技能、人際互動和情緒控制……;感謝陪伴我們的媽媽團成員,有妳們的協助課程才得以順利進行;感謝每一位送孩子來上課的爸媽們,讓我看到了父母的愛,是孩子安心快樂成長的動力。

暑期營活動感言—–國豪媽媽

這個暑假參加了協會的游泳、太鼓及生活技能課,看到會員們踴躍的參加,有些還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心裡好感動!謝謝靜怡、素珍及琇竹為我們尋找資源,安排了這麼好的課程。

在這些課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某些課學員太多,學員有過動、情緒問題甚或打人,影響課程的進行的問題。儘管問題很多,但我看到了家長彼此包容、互助,提出問題,理性的討論,以實際行動幫忙解決問題的正向力量,這在我們現在這功利、不問是非,只講立場的社會,真的是難能可貴!

我曾想過為什麼上帝要把這樣的孩子給我,使我無助、委屈,年紀輕輕,就嘗遍人情的溫暖?!結果只有三個字─「同理心」,因為我遭遇過,所以我可以體會別人的苦難,我想我們的家長也是一樣。

謝謝蒙媽、沛軒媽的體諒、包容及無私的分享!我們的孩子會因為你們而活得更有尊嚴。無論我們孩子的功能如何,我們都是坐在同一艘船上的人,期盼所有星星的孩子們的家長都能彼此勉勵,互相幫忙,使他們能夠更安穩地航行在人生的大海上,也期盼大家能多參與協會的活動,參與協會的運作,大家集思廣益,幫助更多的孩子!

感謝10位有愛心、有熱忱的志工朋友們

暑期志工園地-感謝10位有愛心、有熱忱的志工朋友們,有您真好!感恩❤❤

感謝10位有愛心、有熱忱的志工朋友們,協助照顧本會暑期太鼓營、手工藝及體適能課程的孩子。有您真好!感恩❤❤~~

服務心得         感謝10位有愛心、有熱忱的志工朋友們
1.手工藝課:
學員原本不願動手,甚至衝動有肢體動作,但經過幾次之後能夠約制他先把作品做完再做其 他事改變很大。                    感謝10位有愛心、有熱忱的志工朋友們

2.體適能課:
學員原本動作無法配合,但幾堂課下來發現都能配合老師的腳步,邊玩邊做動作而且能夠跟著做動作有運動到了!

3.太鼓課:
看學員從雜亂的打法進步到能配合老師的指令打鼓,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最後能夠上台表演、真棒。-鄭琇朱-

謝謝協會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學習接觸自閉症孩子,之前都是認為自閉症孩子就是安靜的坐在位子上不說話而已,但是接觸之後才發現有不同的個性情緒,真覺得家長們真是辛苦了。-邱睿彬-

一開始對自閉症的療解真的只有「不愛說話、某種才能特別出眾」。其實問過家人、朋友,他們對於自閉症的了解也停留在如此。來這接觸他們,才推翻這一切,自閉兒每個人都不同,雖然有些時候的有些人不受控制…但其實我覺得他們都很棒!有些孩子不說,其實我真的認為他們和一般小孩沒兩樣。不過我真心再想,他們的父母真的須要很多的愛及耐心我見過幾個父母,來陪小孩上課,感覺到他們真的很在乎他們的小孩。接送小孩時,在每個父母身上…也都能感受到。有的母親借”親子天下”雜誌去學習怎麼教小孩,我真能看到他們為孩子的付出。他們能像現在我見到這樣,背後父母親的努力真的少不了,來這不是幫助他們,而是我得到、學習到了許多讓我要更感謝我的父母!還有協會的每個阿姨們謝謝您們!每個人都很認真、有耐心、令我很佩服!-范宥瑩-

每個小孩都給我很大的驚喜都各有特色。不過有時候我都不太敢兇他們、就覺得可能他們不太聽話。我發現他們不聽話的時候真的需要技巧,而且每個人的「把柄」不一樣。這段時間其實我反而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但其實有所得的是我,我才要感謝這些鬼靈精的小孩呢!看著他們笑得很開心,我發現我也很開心。-黎詠哲-

來之前我以為會面對一大群小孩,然後應該只要在旁邊協助,但後來才發現不是,而後來我主要是陪在小耀身邊而一開始是嚇到我了,還很擔心自己無法負荷,於是我開始聽他講話,跟他對話漸漸地他好像接納我了,讓我很開心。但我唯一不能做到的就是控制他失緒的行為,也可能會因為太黏著我會讓他無法適應學校的教學模式,所以當我和小耀被其他志工拉開時我只能忍痛地看著他被拉出教室,但我想這也許是對他最好的決定吧……。-詹鈞凱-

覺得每位小朋友都是天使,只是失控的時候是失控的天使……小叡會主動鼓勵其他小朋友;小恩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並會因教導而改更自己的行為;小宏非常聰明;小祈很有主見;小蓁很和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及脾氣,我們只陪伴了9堂課的時間,但是辛苦的父母要陪伴他們一輩子,不離棄的親情很感動,看到一起上課的父母也會幫忙照顧其他小孩,非常溫馨感動希望有機會能再盡一些心力為這些不一樣的天使。-黃蘭香-

這是我第一次做這樣的志工服務,在跟家人說我要來照顧自閉兒的時候,他們都跟我說需要很大的耐力而且很累,來了之後的確我感受到了需要的耐心,不過從第一次來帶他們打太鼓到現在五堂課的時間裡面,從昨天成果發表的彩排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與進步,心裡很感動,雖然帶他們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但昨天看到他們的表現真的很替他們感到開心!不過時間過得很快,心裡的不捨,下次有時間我希望還能夠再來,增加這些難得的經驗。-彭洛薇-

我覺得每個小朋友都很可愛,可愛到和他們相處都很愉快。甚至每個小朋友都比我們還要聰明,領悟力還要強!而且每個小朋友只要教他們說什麼、做什麼,他們都會做。真得很棒。雖然是最後一次啊(心裡真得有些捨不得啦!)但是如果之後還有活動,我會願意協助的!謝謝這次美好的經驗,很珍貴的回憶!
-徐冠織-

賀!本會曾理事長夫人周芳慧女士榮獲105 年新竹市模範母親

曾夫人(國豪媽媽)為人樸實寬厚,不僅對照顧家庭不遺餘力,且積極協助本會會務運作與參與青少年的輔導工作,熱心服務盡心盡力、眾望所歸。因此由本會推薦參選「給力媽媽」,經市政府遴選為模範母親代表,於105 年5 月1 日接受『2016 新竹市慶祝母親節暨模範母親表揚』。

在此謹恭賀曾夫人實至名歸,也祝福全體會員:
母親節快樂!閤家幸福美滿!

圓滿歡樂又深具意義……。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幼兒兩歲半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症患者從小開始便表現出語言理解和表達困難、難以與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對各種感官刺激的異常反應、及一成不變難以更改的固定玩法與行為等和一般兒童不同的特徵。

自閉症的特徵會隨著年齡、智商及自閉症的嚴重程度而不同。它的盛行率約為每一萬人中有5–10名,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5比1。 自閉症研究至今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但仍舊沒有明確的定義,不過一般學者均承認:自閉症係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所引發的普遍性發展障礙;常伴隨有智障、癲癇、過動、退縮以及情緒等障礙。
 
簡單的說,自閉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三項障礙:缺乏社會交互作用的能力,語言表達困難,及偏異的行為。 自閉症出現在第一胎男嬰的機會相當高,就其出現率而言,大約是萬分之二~萬分之五左右,且男性的出現比例是女性的三~四倍。
 
但國內外學者專家目前仍無法對自閉症的成因或遺傳性質提出任何解釋。 由於自閉症的個別差異極大,加以致病的原因始終不明,因此目前並未發展出任何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法,只有藉助認知教學、感覺統合訓練、語言溝通訓練等教育來減輕其殘障的程度。
 
其他尚有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遊戲治療等方式;但因無法完全獲得治療,故自閉症被視為一種終身殘障。

自閉症的矯治

矯治的目標

一、促進正常的發展
自閉症患者,由於先生腦部功能的受損傷,從幼兒時期開始,在發展上便與一般的兒童不同,例如,大多數自閉症的患者在幼兒時期便出現少發聲,對人不理,不看等現象。因此自閉症 的兒童早期矯治的第一個目標便是針對一般兒童會,而他們不會的行為,予以彌補加強,也就是說一般的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應有的知識與技巧,讓自閉症的兒童也能正常發展出來。

二、消除不適當的行為
自閉症患者如未經過適當的教導,多會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表達,不適當行為包括發脾氣,無法表達情緒或需要時的自我傷害,如果這些行動出現頻繁很高或是強度很大,便會干擾到自閉症的兒童的學習和生活。避免及消除固定刻板的行為自閉症的兒童常有一些固定行為及習慣,如走固定的路線,在特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如果稍有改變,就會不接受而抗拒與哭鬧,並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及影響新的學習,因此這種妨礙學習的固定行為應該減少及消除。

矯治的原則

一、建立適合矯治的環境與氣氛  
自閉症兒童在學習新的事物時,如果用不一致的方法教,孩子容易產生不適應的行為,效果也打了折扣,因此為建立一個適合孩子的學習環境,有下列應注意的事項 :
(1)舒解家庭的壓力
一般的家庭在得知孩子為自閉症時,多會造成有形與無形的 生活壓力,此時應讓家人了解,孩子的病症不是父母所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起幫助孩子,共同面對問題
(2)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教導自閉症兒童時,應該針對孩子的需要,創造適合的學習情境,藉主動製造機會,誘發他的學習動機

二、實用與生活化的原則  
自閉症的兒童在抽象理解和彈性運用上的能力有些困難,因此在教導的過程中,要儘量透過實物的操作來幫助他們理解與學習,此外,自閉症的兒童在溝通和人與人之間互相乖關係的學習上有困難,因此在教導時,便應將要教的事物應用到與人的互動關係上,從生活的實用例子中,加強其語言、人際關係及相關技巧的學習

三、反覆練習原則  
對於孩子不會的技巧與行為,可以用逐步養成及增強原理,將該行為設計在前後關聯的事件中,反覆的練習,來幫助孩子學習,以訓練洗手為例,可以每天吃飯前或吃點心前練習,而養成洗手的習慣

四、多變、多樣化的安排  
自閉症兒童的矯治,不一定只限於家中與教室來教他,相關的人、事、物可以作為計劃的變化組合,使內容具多樣化,例如,對於會走固定路線的孩子,可以常換不同的路線回家,讓他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

五、用藥的原則  
如果自閉症患者有相關的疾病需要用藥物治療,必須請醫生做適當的安排處理,如果孩子有情緒不穩,注意力太短及活動量過大的行為而影響他的學習時,也可以考慮請醫生使用藥物。

矯治的內容

一、建立學習的習慣  
在自然的情況下,兒童可經由主動的探索操作,觀察模仿以及他人的給指導,而學習各項新的技巧與行為,自閉症的患者,由於受到先天上病徵的影響,自幼兒開始,便難以如一般兒童經由上述的過程而學習到種種的技能,他們在學習上,常出現注意力短暫、易離座、不受約束、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等妨礙學習的問題。學習習慣的建立,主要是運用增強的原理,以及孩子所喜歡的增強物並給予稱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

二、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在五、六歲前是否發展出語言,對其日後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一般說來,溝通的能力培養可分為二部份:
( 1 )語言理解能力    
理解為表達的基礎,為了要增進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能力,宜透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遊戲中,配合簡短、清析的語句,將孩子在從事的活動說給他聽,例如 :” 媽媽幫小強穿衣服 ” ,” 強強喝水 “,” 強強搭公車 “,也就是靠著實際的動作與語言的配合,幫助自閉症兒童了解語言的實質義意。
( 2 )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為一個複雜且因孩子而異的長期歷程,一般的訓練進階如下:  
 
1.模仿動作( 訓練視覺注意力 )   
2.聽口令做動作( 視覺與聽覺的配合 )   
3.叫名反應( 訓練聽覺注意力 )   
4.強化發音   
5.仿說單音   
6.仿說單字   
7.仿說詞   
8.仿說句子   
9.自動說   
10.練習簡答   
11.使用人稱代名詞   
12.簡單對答   
13.敘述

三、人際關係  
增進自閉症兒童和他人的互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適當的安排,讓家人的作息活動和孩子的互動牽連在一起,如此孩子就有更多的機會去認識他人的情緒表現,去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表達自我與他人之關係。

四、生活自理  
舉凡食衣住行,都是很基本的生活自理的能力,這些基本的自我能力,常會因自閉症兒童學習上的障礙,而造成由家人幫助代勞的現象,不僅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容易養成依賴性,因此為培養孩子基本照顧自己的能力和習慣,生活自理的訓練宜從小開始。

自閉症的成因

1.精神分析理論(較無根據):
幼兒期未受良好照顧,與父母教養態度有關,若介入時期予以關懷,幼兒期有改善,但青春期又會出現種種毛病。

2.遺傳(間接關係):
1978年發現2%家族中出現2個自閉兒。Colman發現一個家族中有一個自閉兒,其他親屬中有自閉兒者約有8%。

3.新陳代謝:
血液中之輕色氨含量過高所致。若改變基因,改變血液中輕色氨含量,預估自閉兒治療在10年之內有重大的突破。10%的自閉兒有腹瀉情形(青春期後更加劇烈)因無法承受五穀中之麩黃而造成脂便。

4.病毒:
a.先天性風疹。
b.德國麻疹–1970 Desmoud發現64個中有8個自閉兒。
c.節結性腦硬化:出生因不明病因造成腦部打結硬化,造成中樞神經系異常前 庭異常、頂業、前葉新陳代謝微弱、腦幹之感覺統合異常。

5.損傷:
a.生產過程胎兒過熱或過熟(預產期超過15天以上,胎兒過大)。
b.黃膽過高。
c.生產過程中腦部功能受損。
d.胎兒吸到胎便。
e.缺氧。
 
6.X染色體異常:
X染色體之長臂染色體脆弱高達40%或斷裂。X隱性染色體所致自閉兒之家族95%有此現象。但無充分之證據佐證。


7.腦部內啡分泌異常:
腦內啡分泌過多。事實上它有麻醉作用,分泌過多會造成自傷行為。 自閉症腦波可能會異常,典型自閉兒不一定會出現腦波異常,如果腦部傷害不是很大,腦部傷害程度沒有達到20-30%,腦波檢查不出的。尤其人體之腦波是24小時波動的,所以腦波檢測並非絕對精確。 或許造成自閉症的成因可能性過多,所以目前為止,尚無法瞭解真正之謎。現今真正能掌握的僅有20%。

自閉症的認知特性

1.未啟發之智能:
60% IQ低於50(中、重度)。20% IQ 50-70(輕、中度)20% IQ高於70以上。 僅少數資優。 成因:
測量工具不適當,目前尚無可確信之出現。如魏氏、比西….常有時限,且大部分偏重數學、語文相關。故測IQ值偏低。
自閉症患者常有過動、過度選擇、缺乏統整思考分析、類比組織能力,且在陌生環境下易生焦慮、緊張,這些均屬不利之因素。

2.過度選擇:
係指在一學習情境中,只選擇單一刺激加上反應,當此刺激消失後即停止學習。據Lovaas 1972年研究顯示利用燈光(視覺)、聲音(聽覺)、壓桿(觸覺)三種刺激,告訴患者燈光、聲音出現即壓桿,患者只擇其一反應即壓桿。取三種形狀的教具且配對,患者認識形狀後,若三種教具換了顏色,患者容易產生認知錯誤,因患者選擇用顏色認知。

3.偏窄視覺:
被認知之事物彼此間的空間距離愈遠,因過度選擇而造成學習困難,距離愈近學習愈佳。教學原則:注意詞彙,自詞比此間之關係意義愈近,成效愈大。

4.寒碎天賦:
可能具有某一異常天賦。例:『數字:計算能力』,『記憶力:倒背如流』,但缺乏分析、整合歸納能力,『拼圖:500片在2小時拼完』,『空間:時間、音樂、美術等某一特殊才能』。

自閉兒的學習困擾

(一)觸覺功能障礙:
許多自閉兒有觸覺過敏(對輕觸之感覺是疼痛),且觸覺分差(如同時觸碰兩個部位,他只覺察其一;用手摸不出口袋中之硬幣走五元,還是十元)。一般常見之觸覺不適,尚包括不愛洗臉、洗頭,不愛穿某種質料之衣服等。

(二)平衡覺功能障礙:
幼年期不能放手走路,稍長則害怕下樓梯、走斜坡、不敢玩溜滑梯…等。

(三)聽知覺功能障礙:
某些自閉兒無法忽咯或過濾背景噪音,頗受各種聲音之干擾。且聽不出聲音來源之方向。

(四)視知覺功能障礙:
自閉兒之視功能多有不同程度之障礙,如注視困難、掃瞄追蹤困難,視知覺則有看到某個局部,但忽略全景之現象。因此對情境之瞭解常不完整。

(五)動作計劃功能障礙:
模仿動作很困雞,例如學做體操時,其動作看起來「很不確實」,不是太高就走太低,自己無法有效控制。吃飯時飯粒掉滿地,學動作完全無法類推。發音控制不佳,大小聲、高低音常不能如心所願。

(六)概念之建立特別困難:
無法過濾不相關之細節而歸納出主題之概念。例如一般兒童長至三、四歲,有過用杯子喝水之經驗,不久,就自然知道不管形狀如何變化,「杯子」所指為何,但自閉兒可能被不同顏色、形狀、花紋、大小之杯子硬體,及每次所喝之內容物種類、口味、好惡等因素所混淆。在概念中「杯子」為何物並不確實了然於心。

此種現象為其聽力理解困難之原因,及無法順利聽從口令、反應口令並執行口令之主因。此種認知之缺陷,對瞭解「人」之概念建立,尤其困難,故自閉兒號稱「火星上之人類學家」。—以人類學家之精神來研究人類,也不過如火星人之瞭解地球人之程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