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矯治

矯治的目標

一、促進正常的發展
自閉症患者,由於先生腦部功能的受損傷,從幼兒時期開始,在發展上便與一般的兒童不同,例如,大多數自閉症的患者在幼兒時期便出現少發聲,對人不理,不看等現象。因此自閉症 的兒童早期矯治的第一個目標便是針對一般兒童會,而他們不會的行為,予以彌補加強,也就是說一般的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應有的知識與技巧,讓自閉症的兒童也能正常發展出來。

二、消除不適當的行為
自閉症患者如未經過適當的教導,多會用一些不恰當的方式表達,不適當行為包括發脾氣,無法表達情緒或需要時的自我傷害,如果這些行動出現頻繁很高或是強度很大,便會干擾到自閉症的兒童的學習和生活。避免及消除固定刻板的行為自閉症的兒童常有一些固定行為及習慣,如走固定的路線,在特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如果稍有改變,就會不接受而抗拒與哭鬧,並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及影響新的學習,因此這種妨礙學習的固定行為應該減少及消除。

矯治的原則

一、建立適合矯治的環境與氣氛  
自閉症兒童在學習新的事物時,如果用不一致的方法教,孩子容易產生不適應的行為,效果也打了折扣,因此為建立一個適合孩子的學習環境,有下列應注意的事項 :
(1)舒解家庭的壓力
一般的家庭在得知孩子為自閉症時,多會造成有形與無形的 生活壓力,此時應讓家人了解,孩子的病症不是父母所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起幫助孩子,共同面對問題
(2)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教導自閉症兒童時,應該針對孩子的需要,創造適合的學習情境,藉主動製造機會,誘發他的學習動機

二、實用與生活化的原則  
自閉症的兒童在抽象理解和彈性運用上的能力有些困難,因此在教導的過程中,要儘量透過實物的操作來幫助他們理解與學習,此外,自閉症的兒童在溝通和人與人之間互相乖關係的學習上有困難,因此在教導時,便應將要教的事物應用到與人的互動關係上,從生活的實用例子中,加強其語言、人際關係及相關技巧的學習

三、反覆練習原則  
對於孩子不會的技巧與行為,可以用逐步養成及增強原理,將該行為設計在前後關聯的事件中,反覆的練習,來幫助孩子學習,以訓練洗手為例,可以每天吃飯前或吃點心前練習,而養成洗手的習慣

四、多變、多樣化的安排  
自閉症兒童的矯治,不一定只限於家中與教室來教他,相關的人、事、物可以作為計劃的變化組合,使內容具多樣化,例如,對於會走固定路線的孩子,可以常換不同的路線回家,讓他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

五、用藥的原則  
如果自閉症患者有相關的疾病需要用藥物治療,必須請醫生做適當的安排處理,如果孩子有情緒不穩,注意力太短及活動量過大的行為而影響他的學習時,也可以考慮請醫生使用藥物。

矯治的內容

一、建立學習的習慣  
在自然的情況下,兒童可經由主動的探索操作,觀察模仿以及他人的給指導,而學習各項新的技巧與行為,自閉症的患者,由於受到先天上病徵的影響,自幼兒開始,便難以如一般兒童經由上述的過程而學習到種種的技能,他們在學習上,常出現注意力短暫、易離座、不受約束、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等妨礙學習的問題。學習習慣的建立,主要是運用增強的原理,以及孩子所喜歡的增強物並給予稱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

二、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在五、六歲前是否發展出語言,對其日後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一般說來,溝通的能力培養可分為二部份:
( 1 )語言理解能力    
理解為表達的基礎,為了要增進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能力,宜透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遊戲中,配合簡短、清析的語句,將孩子在從事的活動說給他聽,例如 :” 媽媽幫小強穿衣服 ” ,” 強強喝水 “,” 強強搭公車 “,也就是靠著實際的動作與語言的配合,幫助自閉症兒童了解語言的實質義意。
( 2 )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為一個複雜且因孩子而異的長期歷程,一般的訓練進階如下:  
 
1.模仿動作( 訓練視覺注意力 )   
2.聽口令做動作( 視覺與聽覺的配合 )   
3.叫名反應( 訓練聽覺注意力 )   
4.強化發音   
5.仿說單音   
6.仿說單字   
7.仿說詞   
8.仿說句子   
9.自動說   
10.練習簡答   
11.使用人稱代名詞   
12.簡單對答   
13.敘述

三、人際關係  
增進自閉症兒童和他人的互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適當的安排,讓家人的作息活動和孩子的互動牽連在一起,如此孩子就有更多的機會去認識他人的情緒表現,去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表達自我與他人之關係。

四、生活自理  
舉凡食衣住行,都是很基本的生活自理的能力,這些基本的自我能力,常會因自閉症兒童學習上的障礙,而造成由家人幫助代勞的現象,不僅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也容易養成依賴性,因此為培養孩子基本照顧自己的能力和習慣,生活自理的訓練宜從小開始。

自閉症的成因

1.精神分析理論(較無根據):
幼兒期未受良好照顧,與父母教養態度有關,若介入時期予以關懷,幼兒期有改善,但青春期又會出現種種毛病。

2.遺傳(間接關係):
1978年發現2%家族中出現2個自閉兒。Colman發現一個家族中有一個自閉兒,其他親屬中有自閉兒者約有8%。

3.新陳代謝:
血液中之輕色氨含量過高所致。若改變基因,改變血液中輕色氨含量,預估自閉兒治療在10年之內有重大的突破。10%的自閉兒有腹瀉情形(青春期後更加劇烈)因無法承受五穀中之麩黃而造成脂便。

4.病毒:
a.先天性風疹。
b.德國麻疹–1970 Desmoud發現64個中有8個自閉兒。
c.節結性腦硬化:出生因不明病因造成腦部打結硬化,造成中樞神經系異常前 庭異常、頂業、前葉新陳代謝微弱、腦幹之感覺統合異常。

5.損傷:
a.生產過程胎兒過熱或過熟(預產期超過15天以上,胎兒過大)。
b.黃膽過高。
c.生產過程中腦部功能受損。
d.胎兒吸到胎便。
e.缺氧。
 
6.X染色體異常:
X染色體之長臂染色體脆弱高達40%或斷裂。X隱性染色體所致自閉兒之家族95%有此現象。但無充分之證據佐證。


7.腦部內啡分泌異常:
腦內啡分泌過多。事實上它有麻醉作用,分泌過多會造成自傷行為。 自閉症腦波可能會異常,典型自閉兒不一定會出現腦波異常,如果腦部傷害不是很大,腦部傷害程度沒有達到20-30%,腦波檢查不出的。尤其人體之腦波是24小時波動的,所以腦波檢測並非絕對精確。 或許造成自閉症的成因可能性過多,所以目前為止,尚無法瞭解真正之謎。現今真正能掌握的僅有20%。

自閉症的認知特性

1.未啟發之智能:
60% IQ低於50(中、重度)。20% IQ 50-70(輕、中度)20% IQ高於70以上。 僅少數資優。 成因:
測量工具不適當,目前尚無可確信之出現。如魏氏、比西….常有時限,且大部分偏重數學、語文相關。故測IQ值偏低。
自閉症患者常有過動、過度選擇、缺乏統整思考分析、類比組織能力,且在陌生環境下易生焦慮、緊張,這些均屬不利之因素。

2.過度選擇:
係指在一學習情境中,只選擇單一刺激加上反應,當此刺激消失後即停止學習。據Lovaas 1972年研究顯示利用燈光(視覺)、聲音(聽覺)、壓桿(觸覺)三種刺激,告訴患者燈光、聲音出現即壓桿,患者只擇其一反應即壓桿。取三種形狀的教具且配對,患者認識形狀後,若三種教具換了顏色,患者容易產生認知錯誤,因患者選擇用顏色認知。

3.偏窄視覺:
被認知之事物彼此間的空間距離愈遠,因過度選擇而造成學習困難,距離愈近學習愈佳。教學原則:注意詞彙,自詞比此間之關係意義愈近,成效愈大。

4.寒碎天賦:
可能具有某一異常天賦。例:『數字:計算能力』,『記憶力:倒背如流』,但缺乏分析、整合歸納能力,『拼圖:500片在2小時拼完』,『空間:時間、音樂、美術等某一特殊才能』。

自閉兒的學習困擾

(一)觸覺功能障礙:
許多自閉兒有觸覺過敏(對輕觸之感覺是疼痛),且觸覺分差(如同時觸碰兩個部位,他只覺察其一;用手摸不出口袋中之硬幣走五元,還是十元)。一般常見之觸覺不適,尚包括不愛洗臉、洗頭,不愛穿某種質料之衣服等。

(二)平衡覺功能障礙:
幼年期不能放手走路,稍長則害怕下樓梯、走斜坡、不敢玩溜滑梯…等。

(三)聽知覺功能障礙:
某些自閉兒無法忽咯或過濾背景噪音,頗受各種聲音之干擾。且聽不出聲音來源之方向。

(四)視知覺功能障礙:
自閉兒之視功能多有不同程度之障礙,如注視困難、掃瞄追蹤困難,視知覺則有看到某個局部,但忽略全景之現象。因此對情境之瞭解常不完整。

(五)動作計劃功能障礙:
模仿動作很困雞,例如學做體操時,其動作看起來「很不確實」,不是太高就走太低,自己無法有效控制。吃飯時飯粒掉滿地,學動作完全無法類推。發音控制不佳,大小聲、高低音常不能如心所願。

(六)概念之建立特別困難:
無法過濾不相關之細節而歸納出主題之概念。例如一般兒童長至三、四歲,有過用杯子喝水之經驗,不久,就自然知道不管形狀如何變化,「杯子」所指為何,但自閉兒可能被不同顏色、形狀、花紋、大小之杯子硬體,及每次所喝之內容物種類、口味、好惡等因素所混淆。在概念中「杯子」為何物並不確實了然於心。

此種現象為其聽力理解困難之原因,及無法順利聽從口令、反應口令並執行口令之主因。此種認知之缺陷,對瞭解「人」之概念建立,尤其困難,故自閉兒號稱「火星上之人類學家」。—以人類學家之精神來研究人類,也不過如火星人之瞭解地球人之程度而已。

注意你的孩子–徵兆

請注意具有下列傾向的孩子,如果您發現有個孩子似乎有此傾向,請立即請教專家進一步鑑定。

◆抗拒正常反應方式
◆對疼痛感應遲鈍
◆與其他兒童相處困難
◆目光不與人接觸
◆對物體的喜好表現不恰當
◆極端好動或過度安靜不動
◆操作技巧缺乏一致性
◆行為固定,拒絕變化
◆以手(姿)勢表達需求
◆不怕危險
◆持續怪異的遊戲方法
◆不願踢球,但會堆積木 
◆鸚鵡式的模仿別人說話 
◆喜歡轉動東西 
◆聽而不聞,無反應 
◆莫名其妙的笑 無特別的原因,表現極度的哭鬧 不易與人親近 態度冷漠

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用心照護天上掉下來的小星星

作者:林美君 / 圖片提供者: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
採訪那天,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的志工臨時告訴我,他們在東園國小為自閉症兒童辦了一個「入國小準備班」的闖關活動,希望我能在採訪前先去看看,可以幫助我更瞭解自閉症兒童。

我有點忐忑的走進東園國小(我擔心貿然闖入,會讓他們受到驚嚇),只見樹蔭下幾個孩子在那嬉笑跑跳,還有兩、三個大人在談天。環顧一下校園,看不見其他人影,究竟是在哪間教室?

拿起手機準備打給理事長何志榮詢問正確地點,沒想到,樹蔭下的一名男子,突然朝我跑來,搖了搖他的手機。原來,那些活蹦亂跳、開朗健康的孩子,就是接受協會輔導的兒童。

終生缺乏同理心 星兒需要你我的瞭解與關懷
「許多人對自閉症都有誤解,以為關在房間不出門,不喜歡和別人接觸就是自閉症,其實真正的自閉症患者並非如人們所想的那樣。」何志榮表示,就因為人們對自閉症不甚了解,致使這些兒童在人際關係上始終顯得不及格。

他解釋,所謂自閉症指的是先天性的腦功能缺損,出現的障礙很廣泛,個案差異也大:有些人看到東西就拿起來猛轉,也喜歡繞著別人轉(猜測可能是轉圈造成的暈眩感,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夠掌控世界的運行);有些人則有代名詞反轉困擾(問他:「你吃飽了嗎?」他會回答:「『你』吃飽了。」其實他要說的是:「『我』吃飽了。」);而有些人則有難以改變的習慣(一定要先從右腳穿鞋,如果要他從左腳先穿,會有大哭大叫等劇烈反應);有些孩子則有觸覺防禦過當,輕輕撩過他的皮膚,他會感到如百針扎刺,疼痛難耐;令人難過的是,嚴重的自閉症兒童還會有敲打頭部、用頭撞牆等自傷行徑。

何志榮進一步指出,比較會有的共通症狀是,由於腦內鏡像神經元欠缺,他們天生就沒有同理心,「舉例來說,如果我是自閉症兒童,別人打到我,我會感覺痛,但如果我打到別人,我不知道別人也會痛。」也就因為這樣,這些孩子很容易在人際關係上得罪人而不自知,就像來自外星球的人或是天上掉下的星星,不懂地球的語言,也因此這些孩子被喚做「星兒」。

「其實,他們不是刻意要與眾不同,而是要改變他們的習慣比登天還難;他們也不是自我中心,只是無法瞭解別人所想,叫他們要像普通人一樣是不可能的!」他強調,與其要缺乏同理心的星兒瞭解我們,不如我們多瞭解星兒,一旦我們瞭解他,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最單純、最好相處的人。

個案差異大 教導星兒備感艱辛
因為罹病原因尚待解答,表現症狀也各不相同,使得自閉症兒童的發現、治療與教育很難找出準則,每位星兒的家長自然更加心急如焚。「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告訴家長『要』怎麼做,因為每個孩子都太特殊、太不同了,只能根據星兒的外顯行為給一些『可能建議』,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這個方法失敗了,也就錯失早療的時機。」言語中,何志榮帶了幾分無奈。

何志榮說,自閉症分成輕、中、重度三個等級,輕度星兒在經過治療與教育訓練之後,仍然可以進入一般學校及職場就讀、就業,但是中、重度的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他表示,他們曾經辦過一場中度星兒的活動,那天所有星兒從開始到結束,都在拚命尖叫。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根本沒辦法上一般學校,更別說進入職場。

何志榮指出,不管是入國小準備班或生活自理課程,協會都必須投注相當多的心力。拿生活自理訓練來說,由於溝通障礙,要讓星兒學會如擦桌子之類的小事情都相當辛苦,必須把每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分解成好幾個步驟,「重點在於『重複』!要不斷重複某個動作,直到他們學會再做下一個,最後再把所有分解動作組合起來,有時候一個動作得學兩、三年才會,重度星兒可能學了10年都還不會!」

星兒在早療、教育、安養上都亟需援手,但讓人沮喪的是,新竹市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一間專門的特殊教育學校能夠照顧到此類學童的需求,他表示,公部門與協會之間的想法還有一點落差,對協會而言,龐大

的經費與人力開銷不是家長團體所能長期承擔的,因此希望教育方面還是能回歸教育局;但公部門卻認為只有協會最懂得星兒的需求,很多事情由協會來做比較適合。這樣的認知落差,讓協會做起事來往往產生「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慨。

籌備庇護工廠 讓星兒在職場也能發光
在輕、中度星兒的就業安排上,何志榮認為,去年身心障礙權益保護法修法通過後,導致多家庇護工廠結束,相對也壓縮到了自閉症兒的就業機會。新的法規明訂,機構所屬的庇護工廠與身心障礙者之間的關係必須從「服務」轉為「雇傭」,所有薪資與福利要與一般就業市場相同,乍聽之下,讓受庇者多點薪水與福利的立意甚好,然而,從事服務性質的工作,產值根本追不上一般市場水平,又得新增各項人事成本,對庇護工廠的經營者來說,新法規無異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這些問題不能不解決,我們還是必須想辦法!」何志榮笑笑說,目前協會正向內政部申請「自閉兒就業開發及工作養成」方案,一方面希望藉此解決協會多年來的經費與人力問題,另一方面也正著手籌

同星協力轉動愛-自閉兒勇敢走出戶外

由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主辦的第三屆「同星協力轉動愛」-自行車環島活動,即將於17日上午9時經過新竹市政府,屆時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將在市府前廣場舉辦歡迎會及陪騎活動,歡迎社會各界及民眾共襄盛舉。

「同星協力轉動愛」-自行車環島活動自16日於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出發,進行為期11天的自行車環島行程,除推廣人人無礙的休閒生活理念,體驗走出戶外的幸福感受,並廣邀社會各界,給予這群參與環島壯舉的自閉兒及家屬支持及鼓勵。

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劉春生理事長表示,當天會在活動中做自閉症的宣導,建立對自閉症的正確認知,導正部分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刻板印象。新竹市政府社會處表示,為鼓勵這群不向命運低頭的小勇士,並表達對身心障礙朋友的重視與關懷,特別將「同星協力轉動愛」活動納入新竹市2010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系列活動,並呼籲大眾共同來關心他們。

當天的活動包括:迎接自閉症環島小騎士到市府、由新竹市自閉症協進會會員及家屬組成的「竹塹星光擊樂團」將進行十鼓表演、劉理事長致詞及做自閉症宣導、邀請市長及貴賓致詞、致贈環島騎士紀念品、抽獎及有獎徵答、歡送及陪騎等活動。

原文網址: NOWnews【在地情報】新竹縣市/同星協力轉動愛 自閉兒勇敢走出戶外
http://www.nownews.com/2010/10/16/11462-2655410.htm#ixzz1t9ShLC4b

~緣起~ (琇瑩)

回想自己能與董老師相遇,其實是在一個誤打誤撞的機緣裡,還記得那天姐姐陪著心急的我,要去參觀向日葵大樓裡的心路,沒想到竟走錯了方位,來到了自閉症協會,於是,我留下了e-mail,請社工若有自閉症的相關研習,務必一定要通知我。就在半年後,我接到了社工的電話與mail捎來的訊息『學前基本能力課程(授課老師:董媛卿老師)』。

當時,聽著社工對董老師的大力讚許,我滿心期待也懷著希望來向董老師學習,記得初次見到老師時,您的高傲格調、行事作風、犀利言語,總讓我有懼怕的感覺;但老師所設想的每件事與所說的每句話,聽起來都是那麼地刺耳,卻又句句實言、針針見血,為得就是要喚醒我們這些家長。

說實話,頭一次上董老師您的課還真是聽不懂,下課回到家,和先生分享完後,我整個人心很慌,整晚睡不著,感覺壓力大到不行;所以,很羨慕早先認識董老師的學姐們,因為學姐們都好厲害,好像都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也都能聽懂老師講這些話的涵意與背後的用意為何?而我卻像鴨子聽雷般,有聽沒有懂,光是學前基本能力課程我就上了3次。

雖然,每次上課壓力都很大,但多多少少還是學了一點方法,也很感謝學姐們無私的分享和鼓勵,我深信董老師所謂的『執行性』,就是要自己確實帶著孩子做、實際操盤演練,但前提是『服從性』要先搞定,也相信唯有跨出這一步,孩子才有未來可見。如今透過老師的提問法,我看見孩子在聽取理解能力上的進步、懂得回憶聯想、部份簡單的問題也能切題回答;雖然,子橙還有許多能力不足的地方需要補強,但我看見他的進步是藉由老師的方法,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努力得來的。

猶記得老師對子橙的建議,也記得老師說我的先生是個好人。感謝老天爺給了我這麼一個好先生,也給了子橙這麼一個好爸爸,如今,老師已撒手人間追隨佛袓,子橙媽媽感恩您的付出、懷念您的教學,且不辭辛勞地往返台北和新竹兩地;同時,慶幸自己能認識董老師,與老師結緣,成為老師的學生。對我們夫妻倆而言,您是我們的精神支柱,也是子橙的貴人;相信老師在天之靈,也會保佑我們這個協會的大家庭。感恩!